2018/09/14
巴賽羅斯(Barcelos)的公雞傳說
來到葡萄牙,一路上已看到許多以公雞為主題的紀念品,例如印有公雞圖案的磁磚、桌巾...,或是大大小小造型可愛、色彩繽紛的陶瓷公雞擺飾,可說是葡萄牙最受歡迎、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。這個在葡萄牙隨處可見的花公雞圖騰,緣起於16世紀一則著名的傳奇故事,而這故事就發生在巴賽羅斯(Barcelos)。
傳說,16世紀時有位來自加利西亞的朝聖者,在前往西班牙聖地牙哥朝聖途中經過巴賽羅斯這個城鎮,正好遇上當地發生富人的純銀餐具遭竊事件,陰錯陽差朝聖者被誤指為竊賊而遭判處絞刑。受刑前,朝聖者要求並獲准面見法官,他向正在用餐的法官表明自己的清白,但法官不為所動,情急之下他指著餐桌上的烤雞大聲疾呼:「如果這隻公雞為我啼叫三聲,就證明我是無辜的!」然法官嗤之以鼻。就在法官準備吃掉烤公雞而朝聖者將被送去行刑時,奇蹟發生了──桌上那隻烤熟的公雞竟然抖一抖身子站起來大聲啼叫!朝聖者於是被釋放。數年後,朝聖者回到巴賽羅斯立了一座耶穌受難暨公雞之王的十字架,完結了這個傳奇故事。十字架至今仍屹立在伯爵宮殿旁邊。
沉冤昭雪,「熟雞啼鳴」和中國的「六月雪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拆除廣為留傳的傳奇故事雖衍生出多個略有出入的版本,但這隻「巴賽羅斯公雞」(Galo de Barcelos)自此在葡萄牙成為公正、好運的象徵,不僅是葡萄牙的吉祥物,更成了非官方的國家標誌。
氣概昂揚的公雞立於巴賽羅斯城鎮入口迎接訪客到來
巴賽羅斯是葡萄牙西北方的一個古老城鎮,最早是一個羅馬人的聚落。12世紀時,葡萄牙第一任國王阿方索一世(D. Afonso Henriques)授予憲章使其成為一個城鎮。1298年,國王迪尼斯一世(D. Dinis I)酬庸他的首席管家成為巴賽羅斯的首任伯爵(Conde de Barcelos)。1385年,第七任伯爵Nuno Álvares Pereira將巴賽羅斯作為女兒D. Beatriz與阿方索(D. Afonso I de Bragança,若昂一世(D.João I)的私生子)的結婚禮物,阿方索繼任為第八任伯爵。
最初,巴賽羅斯伯爵的宮殿設於巴賽羅斯城堡中,是一個俯瞰卡瓦杜河(Rio Cávado)的大型中世紀建築。第八任伯爵阿方索於1442年成為第一任布拉甘薩公爵(Dukedom of Braganza),後來搬遷到吉馬良斯(Guimarães)一座更富麗堂皇的宮殿,他的後裔於1640年繼任葡萄牙王位。
阿方索伯爵於15世紀命令建造了這座哥德式的伯爵宮殿(Paço dos Condes),在當時是巴賽羅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。可惜宮殿毀於1755年的大地震,現在作為考古博物館,斷垣殘壁依然屹立著訴說往昔的輝煌歲月。
伯爵宮殿(Paço dos Condes)(下圖載自網路)
牆上的瓷磚描摹昔日巴賽羅斯城堡的樣貌
廣場上有一座與公雞傳奇有關的耶穌受難十字架,最上方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,中間是復活的公雞,下方則是被吊起的受刑人。
座落在伯爵宮殿遺址旁邊的聖母教堂(Igreja Matriz Santa Maria la Mayor),是在巴賽羅斯第三任伯爵D. Pedro倡議下建立於14世紀的教區教堂,羅馬式結構加上了哥德式的風格,仍然保留了原來堅固厚實的中世紀外觀。
卡瓦杜河(Rio Cávado)潺潺流過巴賽羅斯,一座14世紀的老橋連接兩岸,河畔山丘就是城鎮的歷史中心。伯爵宮殿旁邊有一座美麗的花園,花園中間矗立著一支處刑柱(Pelourinho),六角形的柱子上面是一個非常華麗的燈籠,是15世紀晚期哥德風格的作品。
花園附近的綠地上有一隻雄赳赳氣昂昂的黃色公雞
巴賽羅斯市政廳
陶器博物館(Museu de Olaria),門口立著一隻花俏的黑公雞。
巴賽羅斯有一座古老的露天廣場,現在被稱為共和廣場(Campo da República)。這個位於市中心的廣場是葡萄牙最大的廣場之一,而葡萄牙最大規模的手工藝市集每週四在此舉行,市集上有各式各樣當地生產的陶瓷以及其他手工藝品。巴賽羅斯以其紡織和陶瓷工業而聞名,並以民俗工藝城市成為UNESCO創意城市網絡(Creative Cities Network)的一部分。
共和廣場中央有一座大型噴泉,隔著噴泉遙相對望的是新城門塔(Torre da Porta Nova)和仁慈耶穌十字架教堂(Templo do Bom Jesus da Cruz),還有黑、黃兩隻大公雞各據廣場一方。
新城門塔(Torre da Porta Nova)
仁慈耶穌十字架教堂(Templo do Bom Jesus da Cruz)建於1705至1710年間,是為了紀念2百年前發生在當地的一宗神蹟。傳說在1504年的冬天,就在現今的市集廣場上,有位鞋匠目睹地上出現一支巨大十字架的神奇影像,當地人視之為神的奇異恩典而籌建這座教堂。此外,每年五月會舉行十字架節(Festa Das Cruzes),慶祝及紀念1504年的神蹟。
由葡萄牙建築師João Antunes所打造的八角形教堂,是巴洛克建築的傑出典範,包含了葡萄牙巴洛克風格的所有標誌,如白色灰泥和裸露花崗岩的混合立面、大門上方的鐘樓。內部中殿擁有經典的藍色和白色彩釉瓷磚壁畫,以及供奉十字架、精雕細琢金碧輝煌的主祭壇。
巴賽羅斯在14、15世紀經歷了一段蓬勃發展的時期,體現在橋梁、城牆等建設上,其中的新城門塔、伯爵宮殿和聖母教堂保存至今。正是這些紀念建物形成了如今這座城市的歷史中心,仍然保留著宜人的中世紀氛圍。
共和廣場旁邊是一座美麗的巴洛克花園,樹籬修剪整齊、花木扶疏,還有拱門、噴泉和方尖碑等裝置。
拱門背後的廣場裡面也有大面積的花圃,五彩繽紛的花卉植栽形成花團錦簇的花海,與白色的十字架教堂及廣場周圍的美麗建築相互輝映,是巴賽羅斯最亮麗的城市景觀。
旅行在「公雞之城」巴賽羅斯,除了紀念品店內琳瑯滿目的花公雞藝品,漫步於大街小巷還能遇見與常人身高相近的公雞雕塑,以陶瓷等素材製成、近尾部有彩色斑點以及愛心圖案的花公雞最具代表性。色彩斑斕的花公雞雖是葡萄牙隨處可見的圖騰,但如此大型的公雞雕塑卻是巴賽羅斯獨一無二的城市景觀,也只有在這裡才能感受這些不經意的驚艷和驚喜。這些色彩鮮豔、造型各異的可愛公雞,延續著城市的傳奇色彩,更為古樸的小鎮平添令人莞爾的溫馨童趣!
布拉加(Braga)的朝聖之路
位於葡萄牙北部的布拉加(Braga)古城,是羅馬帝國開國君主所創建的城市,其歷史可追溯自西元前2世紀的古羅馬時代。之後歷經摩爾人統治,12世紀正式納入葡萄牙王國。16世紀之後,當時的主教開始致力於城市發展,興建街道與廣場、設置醫院與新教會,其重要性因而逐漸提升。而早在4世紀時,布拉加就是基督教的總教區,城市裡處處可見與宗教相關的建築及文化藝術,其中莊嚴華美的教堂更是眾人的目光焦點,布拉加可說是葡萄牙乃至歐洲數一數二的宗教歷史名城。拆除
位於市郊Tenões山上的「山上仁慈耶穌聖殿」(Santuário do Bom Jesus do Monte),是一個羅馬天主教朝聖地。其通往山頂教堂的573級階梯高低差達116公尺,巴洛克式的迴旋階梯沿著山坡蜿蜒爬升至山頂,是建築藝術的傑出典範。即使在教堂隨處可見的歐洲,這條莊嚴華麗的朝聖之路也是難得一見的獨特景觀,因此也成為旅遊布拉加的遊客必來「朝聖」的重要景點。(下圖載自網路)
在葡萄牙和歐洲其他地區,許多崇山峻嶺自古以來就是宗教聖地,山上仁慈耶穌聖殿也是其中之一。拆除1373年,修士開始在Tenões山上修築了一座小禮拜堂, 15、16世紀間幾度重建。1629年,興建了供奉耶穌的朝聖教堂,堂內立起耶穌受難像,作為朝聖者禮拜及歇息之處。
目前所見的聖殿,始於1722年的大規模重建,由當時的布拉加總主教Rodrigo de Moura Telles出資興建。在他的領導下,完成了第一、第二段階梯及一座巴洛克風格的教堂。18世紀後半至19世紀,陸續建成第三段階梯、拆除老教堂並重建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教堂。
19世紀,教堂周圍和樓梯被徵收改作公園。為便於進出聖殿,1882年修建了仁慈耶穌纜車系統,連接布拉加市區與山上的聖殿。設計者是葡籍法裔工程師Raul Mesnier du Ponsard(里斯本四座升降梯也是他的作品),纜車經由水壓產生動力,上下對開運行,傾斜42度、升降高度116公尺,這不僅是伊比利亞半島第一個、也是目前世上僅存仍在運行的水壓平衡纜車系統。
我們搭乘纜車上山、徒步下山,以觀光客的方式完成山上仁慈耶穌聖殿「朝聖」之旅。但為了讓讀者體會神聖而艱辛的朝聖之路,格文將倒敘呈現。
通過位於山下的入口拱門,開始進入第一段的「門廊階梯」(下圖載自網路)。
這是一段高低差7公尺、寬4公尺的弧形階梯,沿著376級台階蜿蜒穿過蓊鬱的林蔭,直到下一個五感階梯。曲折蜿蜒的十字架之路(受難之路),共有六座小禮拜堂矗立在每個轉角,每個小禮拜堂都裝飾著基督受難的雕塑。
從林蔭中的門廊階梯出來,銜接的是「天梯」的起始平台。仰望"之 "字形的階梯一層又一層盤旋而上,巍然聳立於山頂的聖殿凜然神聖高不可攀,巴洛克建築的雄渾氣勢與磅礡美感震懾人心!全程將近600級的階梯考驗著朝聖者的虔誠意志與體能,此時很慶幸自己只是個觀光客,但即便如此,連續的下坡階梯走起來也並不輕鬆愉快!
第二段的「五官感階梯」呈"之 "字形狀,五層階梯代表人的五種官能感覺,由下而上依序是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觸覺,分別由壁面中央不同造型(水自眼、耳、鼻、口、手持水壺中流出)的噴泉象徵,蘊含著淨化信徒思想的寓意。
拆除下圖自左至右象徵: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觸覺
大約在1781年,總主教Gaspar de Bragança決定修建第三段階梯和一個新教堂,以完成整個建築群。第三段「三美德階梯」延續了"之 "字形狀,壁面中央裝飾著象徵信(十字架)、望(諾亞方舟)、愛(孩童)三項美德的噴泉,噴泉之上也各有象徵三項意涵的雕塑。
下圖自左至右象徵:信、望、愛
居高臨下俯瞰雄偉的朝聖之路及布拉加市區
仁慈耶穌聖殿以曲折的階梯來強調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特徵,並且影響了葡萄牙許多地方和殖民地巴西的建築風格。除了充滿宗教寓意的「五官感」和「三美德」雕塑,階梯兩側還裝飾著許多聖徒雕像,個個精雕細琢、栩栩如生。當朝聖者跪爬在階梯上時,體驗到基督受難的苦路過程,也經歷了物質世界與靈性美德對比的神學意境,最終以階梯頂端的聖殿作為心靈依歸。
教堂之下是寬廣的平台廣場,裝飾著繽紛美麗的花圃,兩側各有一座小禮拜堂,左右對稱與寬闊花園的襯托,使得教堂更顯氣勢恢宏。
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教堂由建築師Carlos Amarante所設計。這座新教堂,始建於1784年,19世紀初完成內部裝飾,1834年祝聖。灰白色系的建築,特別能彰顯新古典主義的典雅風格。
內部空間莊嚴素雅,主祭壇除了耶穌受難像,兩旁還有與祂同時受難的罪人及將祂入罪的士兵,是比較少見的形式。不過我們到訪之時主祭壇正在維修,只能從遮蓋的畫布去揣摩想像。
朝聖之旅的終極目的在於朝拜山頂高處的「山上仁慈耶穌聖殿」,神聖崇高的教堂固然眾望所歸,然而,在走過那600階曲折蜿蜒的階梯之後,過程中經歷的身體勞頓與心靈啟示已不可忽略。雖非教徒,心中也無所冀求,但神聖又艱辛、雄偉又壯麗的朝聖之路,留在腦海中的印象似乎遠比聖殿更加深刻而難忘!
感謝來訪!因遠行在即,暫且關閉回應,疏於回訪請多包涵!
祝福您~春日愉快!
留言列表